EP27 導演|《當男人戀愛時》殷振豪:創作提供更多對生活的想像,可以從不同作品中看到自己的影子【金馬58・創作者特輯】

📍創作者

殷振豪|當男人戀愛時  導演

🔖精彩節錄:


時序進入十一月,隨著金馬影展即將開幕,也代表又到金馬獎的季節了。
本集邀請到暢銷國片「當男人戀愛時」的導演:殷振豪,聊聊籌拍這部電影的過程,以及他對於台灣味獨道的詮釋方式。

相信許多人第一次看到他的名字,都是因為看了「浪子回頭」這隻已經在Youtube突破一億觀看數的音樂錄影帶。非科班出身,但卻從興趣出發,藉由不停參加比賽與到北藝電影系進修的過程,慢慢被人看到。對於外界的印象,他說一開始也不知道自己的風格是什麼,而是在不停的嘗試後,融入了自己的生活體驗,才慢慢發展成大家說是「台味」的樣子。
聊到初執導電影長片就大開紅盤,甚至入圍金馬最佳新導演的過程,他用「電影公司在賭身家,我在賭職業生涯」來形容當時的緊張。卻怎樣也沒想到這部由韓國電影改編作品,摻入台灣社會的各種元素後,竟能獲得巨大的迴響,也成為今年做賣座的國片。

雖這僅是殷振豪的第一部長片,但他的「台味」與「浪子宇宙」卻也從MV躍上了大銀幕,成功了吸引市場的目光,期待之後的他能帶給觀眾更多屬於我們在地精神的作品。

當男人戀愛時 – 重新詮釋我們心中的台式愛情

「台」這個詞,被用在很多的場合。有時候我們會用 台妹,台客 來稱呼一個族群,也會用台菜,台劇 來討論土身土長的文化。不過說到底,這個「台味」究竟是什麼,其實還說不清,需要慢慢地找出他的脈絡來。

殷振豪在前幾年「浪子回頭」系列音樂錄影帶中,把「台」這件事情,帶到討論的高峰。有些人感同身受,也有人對其描述的故事歷歷在目。勾起的共同回憶,產生了共鳴。在他的作品中,告訴我們的「台」,不再是形容詞的堆疊,也沒有絕對的形象。而是很真實的感情,還有各種符號,像是服裝,場景,及定調出來的色彩。

有人說這是「浪子世界」,從一部音樂錄影帶中,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觀。就像漫威所創造出的世界一樣,帶有點虛幻的浪漫。不過我總覺得,如果這一切都是創造,或許很浪漫,但肯定不會有這麼大的共鳴。所以與其說創造,我會說,殷振豪成功地刻畫了我們心中對於「台味」的浪漫情懷,細微且深刻。

《當男人戀愛時》以一部電影的方式誕生,「浪子回頭三部曲」彷彿就像他的 Teaser (預告片)般的存在。我們不再是一個人獨自面對小螢幕,心中帶點悸動的探索自己和這片土地的感情。而是與一群有共同回憶的人,在大螢幕前面,看著我們的故事。可能是這一代的,也可能是上一代的。而且這些故事,會隨著這部電影,流傳到下一代去。

在電影中,許瑋甯對著邱澤說:「所以你沒有愛過我?」邱澤:「啊不然咧!」這一段對白,輕描淡寫的描述了我們對感情的反應。簡單,直白。我們沒有美式戀愛中,把愛放在嘴邊的文化,但又很渴望確認自己是被愛的。

這樣的台式愛情,其實也激起了很多價值觀的討論,觸到了很多敏感神經。我一向非常正面看待討論發生,讓交流帶領我們思考創作中的價值觀,和社會的轉變。還記得前幾年彭佳慧的「大齡女子」,激起了大家對於男女平權的討論,同樣的討論也發生在這部電影裡面。

劇中男女主角有點不對等的情感,男方對女方的那些不尊重,不但描寫了這個社會的面貌,也激起了我一些不舒服的違和感。離開電影院後,也讓我反思了這十幾年來,我們這個社會的改變與理解。

聊天的過程中,我也和導演討論了這件事情。他告訴我說,改編的過程中,他也思考過有些事情以現代的觀點來說,可能已經不太合理了。所以他希望能給予角色更多的選擇權,最後的選擇不見得會讓大家滿意,但的確發生在這世界上。更重要的是,我們是不是能讓這世界上看到更多的愛與溫暖。

面對愛情,甚至是親情,或是身邊的友情,工作中的夥伴,我們或許都還不是太成熟。我們共同在這片土地上,所經歷過的價值觀,面對當今社會的挑戰時,都會面臨到很多心中的衝突,選擇的兩難。

殷振豪在他的創作中,賦予了世界觀,也定義自己的風格。這個台式浪漫中,有寫實的部分,也有值得我們反思和討論的片段。或許在未來的作品中,我們能看到浪子世界中的改變,成長,以及面對世界變化的兩難與反芻。

浪子世界的「台」不是這世界上唯一的「台」,每個人依舊可以繼續定義他對故鄉的想法,但它提供了一個媒介,讓我們能共有一些記憶。討論著,也分享著。

研究生
About the Author
有人說,創作是件開心的事情。有人說,創作是件折磨的差事。如果要我對創作下個註解,我會說,創作是一個不斷認識自己的過程。發掘自己更多,就有更多能量做出更多作品。 《創作者說》邀請創作者一起來聊聊「創作是什麼?」;一起來思考創作,研究創作。 謝謝你來到創作者說,聽聽創作者如何寫下那些動人的故事。以及這些故事,背後的那些故事。